1.北京中发电子大厦购sl811hst芯片一个30元。实验焊板一块8元(有48脚焊盘,与sl811hst对应)。
2.普通外热尖头电烙铁一把12元。焊锡一盘20元,飞鹰刀片,镊子,砂纸,多股软线(非常软,很关键)、硬线等。
3.按照电路图购买电阻、电容、12M无源晶振、USB主机接口插座。
4.准备51实验台,我用的微控制器是C8051F020。
5.用一小时焊完电路。注意用锡一定要少。可用刀片把焊锡切成小米粒大小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,用烙铁尖粘上平行送811管脚。连焊时,请把板子斜拿,用烙铁在两管脚间由里向外划过,使锡能流向下方和两边的管脚。
6.首先编程测试读芯片版本号,有时能读到(06),有时不行,不稳定。
7.换48M有源晶振,读写内存无误。后来发现芯片内部的12M晶振可直接支持读写内存。也就是说,811芯片外部不加晶振,靠内部晶振(仍采用12M方式),芯片一样读写内存无误,但不支持USB接口信号的发送,即D+/D-送不出数据。总的来说,811的内部12M晶振和外部12M晶振相互间有影响。
8.最后,采用了外部48M有源晶振,工作正常,发包无误。
1.首先要调试好微控制器,最好找一块内存芯片,先编程读写一下。我的实验台用了许多P口管脚外扩存储器,我只能挑捡剩下没用的管脚了。
2.当发生12M晶振冲突时,不明原因而怀疑晶振振荡不稳,或电路有干扰等。因而采取了无源换有源,12M换48M,最后去掉晶振,才发现是12M晶振有冲突。
3.虚焊和补焊是经常的事儿。需要用逻辑判断定位。如调试811时,首先是读版本号,如果有问题,可做一张逻辑图表,如附表1。把涉及的管脚都放进去,每个管脚一般只有两种可能:通或不通,逐一列出。根据读的结果,判断是哪个管脚出问题了。
4.控制线有问题时,判定较为麻烦。数据线有问题时,只要发数据0xffh和0x55h就可定位了。
5.如果总读出0xffh,说明811的数据没有送上数据线。这有几种可能:nCS或nRD虚焊(芯片默认高电平),或晶振不工作。晶振工作电压为5V, 811是3.3V。电压低了,晶振不工作或不稳定,811也是如此。还有两个容易忽视的管脚,nRST和nDACK,此两脚默认为低电平,工作时一定要拉高。
6.调试时曾经怀疑811已经被烧毁了,因为毕竟用的电烙铁既没有温控又没有接地保护,但最后证明811比想象的要结实的多。
7.对全速设备,软件只有⑴⑵⑼⑾⑿⒀⒁⒂⒃句是关键的,列出如下:
附表1:逻辑判断定位表
CSWRRDA0现象
1xxx写不进芯片,读时得到0xffh
011x写不进芯片,读时得到0xffh
010X写不进芯片,读时得到随机值
001X读时得到0xffh
0001写不进芯片,读时得到随机值
0000读写正常
注:表中0代表芯片可实现低电平输入,即芯片管脚工作正常;1代表芯片管脚浮高,低电平无法输入,即管脚有焊接不良。X为任意状态输入,即或1或0。
太原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wenbbo@sina.com 2006-3-29